早已耳闻你独特的魅力,早已嗅过你沁心的芳香,怀着对你的思念和向往,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展示你魅力和美丽的地方。
端午节前夕,我们怀着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在漯河市郾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何红波老师的引领下,来到了一个用古法艾灸治病、养生并兼制作香囊的地方——"四季艾香 古法艾灸"养生馆。

刚一踏进养生馆大门口,沁人心脾的香味便扑面而来,我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被这种神奇芳香吸引了,身不由己地驻足对她深深吮吸。这就是神奇艾草特有的香味,在她的气息里,我们成了无力反抗的俘虏,心甘情愿地置身于她的怀抱,任她温柔的体香在我们身上缠绵萦绕,任她浸润我们周身每一个小小的生命细胞。
这是一家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艾灸养生馆,是用古法艾灸来医病兼养生的地方。养生馆负责人是师承国家著名中医专家,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实习于北京3O1医院的高级艾灸理疗师王瑞女士。端坐在她面前,我们俨然是孜孜以求的实习生,瞪着渴望的眼睛,津津有味地聆听她为我们分享艾草对我们身体治疗和保养的实质功效及原理。其实民间也流传着艾草避邪纳福的神奇传说,只不过我们的认知来源于道听途说,而王瑞女士却给我们普及一些较为专业化的中医和艾草神奇功效,给我们上了一堂听得懂的中医养生课。闻着幽幽的艾草馨香,看着各式各样用艾草调配制作的美丽香囊,品着用艾草调和配制煮好的香茶,听着王瑞女士讲述的用艾草入药熏蒸、针灸治病养生的妙用,我们的心渐渐走进了艾草的神奇世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艾叶用于防病治病也已三千多年历史,它收载于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各大经典著作中,艾草在中医养生上神奇功效,历史流传悠久,世代相承相传,惠普炎黄子孙。它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特别是古法艾灸疗法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中医药治疗史上占据着可贵的一席之地,她的治愈疗效特别是对幼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更是具有神奇的效力。
从古至今,每年的五月端午节这个重大的节日,戴香包,绣香囊,扎荷包,成了大人和孩童们离不了的必须品,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香囊比比皆是,香囊成了人们心目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佩饰品,它主要的原材料就是以艾草为主要原料,另配制其他材料混合而成融为一体,致使香囊的味道浓郁醇香,久久不散,这也是大人和孩子们在端午节最喜欢佩带她的原因之一。
另外香囊里的香气不仅闻着舒心怡人,而且它还有驱毒、避邪之神力,另外它还具有多种神奇的功效,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安神醒目等效用,因此艾草又称为神草。香囊诱人的香气令人心醉神迷,香囊绣功精美,样式美丽,拿在手里把玩,让你爱不释手,心旷神怡。它色彩鲜艳,给人一种阳光、向上的力量,为我们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彰显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王瑞女士讲,艾灸在一年四季中,有着不同的疗法和作用,比如:《九五薰浴》《裹药汗法》等,都在平衡阴阳、健身护体等方面疗效显著,古法艾灸并不拘泥窠臼,而是因体质而定,因时令而变,具体体质具体疗愈,因人而异,个性化服务。
听完王瑞女士的讲解,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参观了她的艾灸理疗、香囊制作、香料调制、艾草养生产品等工作间和展览处,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没想到,艾的世界竟然如此丰富,多少未来美丽的遐想和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霎那间涌上心头,一首礼赞艾草的小诗如泉水般汩汩喷涌而出:
《艾草香》
悠悠艾草香,
绵绵浓意长。
香薰飘十里,
溢进万家巷。
一同前来的秦慧玲老师更是触景生情,诗性大发 :
《学国学 佩香囊》

红波先生知识广,
养生堂里把课讲。
先讲阴阳后五行,
说文解字她强项。
王瑞中医药理通,
艾草神效讲得明。
勤学钻研担大事,
古法艾灸来传承。
美女巧手绣荷包,
调好香料进香囊,
样式美观色彩艳,
把玩佩戴都适当。
馨香沁心养德性,
驱毒避邪保健康。
不虚此行收获多,
长了知识得香囊。
端午艾香寄情深,
民俗文化要弘扬。
是啊,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端午节的浓郁氛围和艾草香的神奇魅力,早已经深深地刻印在中国人民的心坎上!虽然岁月的洗礼让端午文化的形式变幻着百般喜闻乐见的模样,但端午节的精神内涵、情感寄托、美丽传说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中国人民慎终追远、缅怀祖先的怀旧感恩情节是永远不会变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中国智慧和民族精神是永远不会变迁的。因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财富,凡是具有民族文化自觉心、自信心的中国人,都会不忘本来、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地把她传承、远播和弘扬。

现如今,我们在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进号角里,在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节拍里,像春节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正在与时俱进地改变着人们所希望的模样,她们依然散发着自身与之俱来的魅力与芳香,浸润着我们的灵魂,滋养着我们的健康,激励着我们高举文化强国的大旗,迈步走向铸筑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辉煌征程!
(何红波 苏爱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pcring.com/post/1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