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这两天正是往年小学生期末考试的时间,南京的一些小学把传统的笔试改成了游艺活动,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语文课是通过幸运转盘,随机背诵诗词、谚语、歇后语,数学课变成了拿“钱”到商店买东西,劳动课则是叠裙子、叠T恤衫,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玩得不亦乐乎,一下爱上了特别的期末“考试”。
“双减”背景下,既不能让孩子有负担,又要让他们掌握知识,把过去“死板”的知识变成活学活用的能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孩子的兴趣提高了,效率也就跟着提高了。而且,结合实际的学习也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内容不再与生活脱钩,使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看得见,自理、自立、自律的观念意识也悄然种下,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也必将有更大的益处。
孩子们爱上变脸的期末“考试”,也让家长们从焦虑变得轻松。以往,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甚至为99还是100而纠结,或明或暗的排名也让每个孩子都会被拿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比不知道,越比越烦恼。新的考试没有分数,有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收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孩子和家长的压力。而这,其实也正是推行“双减”的初衷。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能坦然接受这样的期末“考试”。有的地方仍在偷偷搞“两套办法”,一套是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阳光评价,一套还是老的评价思路,有分数有名次,偷偷给家长“私下掌握”。这就等于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也是给“双减”政策添乱,有关部门必须严查严惩。另外,个别优质中学在小升初的招生中依然打着“测评”“考查”的名义行考试之实,也影响了“双减”的实施,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编辑: 韩宗峰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pcring.com/post/1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