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三国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并非全部都是历史事件,而是罗贯中根据相关的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的推演,其中存在一定的虚构成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以蜀国为主要视角,因此对于蜀国的一些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美化。而诸葛亮作为蜀国里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对于他的美化就更加的强烈。
但是,对于美化甚至可以说神话诸葛亮来说,罗贯中并不是第一个人,而是一个来自晋初的人,他叫郭冲。著名的空城计就出自他手。

?晋初世人嘲孔明,胸中烦闷撰假史
郭冲是晋朝初年的一个大臣,对于诸葛亮是十分崇拜的。在那个时候,有些人认为诸葛亮所托并非良主,在蜀国国力衰弱的时候还如此强势,简直是劳民伤财的行为。更有甚者还认为蜀国之所以亡国,也都是诸葛亮的原因。

作为诸葛亮的崇拜者,他肯定不愿意接受别人这么评价自己的偶像啊,但是单纯地吵架好像又没有什么说服力,于是他就自己写了一个东西,叫做《条亮五事》,意思就是诸葛亮所做的为国为民但世人又不知道的五件事。
条亮五事可以说是把诸葛亮神话成了一个懂律法、识人心、擅军事、知民艰、振军心的全方面人物了,而咱们所熟知的空城计就是罗贯中引用的条亮五事中的第三件事,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下这五件事。
?孔明在堂惊四方,三国英雄无人敌
(1)严于律法。这件事说的是当时在蜀国,诸葛亮倡导法治,不免就触碰到了其他人的利益,一时间君子小人都开始抨击诸葛亮。而诸葛亮则义正严辞地告诉他们:“刘璋昏庸自他以来,律法松弛,法律已经没有威望了,而现在我严格实行律法则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律法是治国之本。”在听到他说的话过后,大家都谨尊律法,蜀国法治强国。
这一条是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依法治国的倡导者,简明了诸葛亮治国的一个根本理念,以及在他的治理下蜀国走向了繁盛。

(2)观色而见刺客。这个故事是讲的曹操意图派刺客去谋杀刘备,而在刺客正要下手的时候诸葛亮正好进来了,见到刺客神色不一般,于是告诉了刘备这个人心怀不轨,肯定是曹操派来的刺客。结果如他所料。
而这个故事则是将诸葛亮描述成为了一个“心理专家”,能够见微知著,通过很小的一件事看穿人心。

(3)空城计。第三件事就是咱们大家都知道的空城计了,说的是诸葛亮驻扎在平阳的时候,城中只有一万人在守城,而正好司马懿率领二十万大军准备攻城。一万人打二十万人是怎么样也打不过的,于是诸葛亮命人打开城门,带着两个人坐在城门上,怡然自若,而司马懿以为城中有诈,就放弃了攻打。
这件事则描述了诸葛亮善于揣测人心的特点,他知道司马懿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所以利用了司马懿的小心谨慎最后守住了平阳城。

(4)拒收贺礼。这件事讲的是诸葛亮打了一场胜仗,所有人都来向诸葛亮道贺,但是诸葛亮却表情严肃地说:“天下的百姓都是大汉的子民,但是却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即使有一个百姓在战争中死亡那都是我的不对,又有什么好祝贺呢?”
这件事则是为了体现诸葛亮爱民如子,不喜战争但是却又希望匡扶汉室的崇高理想。

(5)取信于军。这件事情讲诉的是诸葛亮率军在外,执行轮流站岗的制度,但是敌军强盛。他的幕僚觉得应该取消轮班制度,让所有人都去站岗,这样敌军就会以为我方人多势众。可诸葛亮说:“行军在外,信任是最重要的,如果军人们对我们失去信任就无以立足。”而那些正好轮到该回乡的士兵,知道了诸葛亮的一番苦心,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与大家共存亡。后来整个军队上下一心,最终打败了魏军。
这个故事描绘了诸葛亮识军事,知道行军在外何为军队之本的形象,最终取得胜利。

?无据之事不足信,故事为假情为真
这五个故事并没有相应的历史证据,所以陈寿在编写三国志的时候直接无视了他们。而后来裴松之在对三国志做引注的时候,还特意把他们一一列了出来,并进行了驳论。
以我们最为熟知的空城计为例,裴松之说:“诸葛亮在平阳的时候,司马懿还只是个荆州都督,并且镇守在宛城。而诸葛亮和司马懿开始正式有交锋的时候,是在曹操死了之后的事情了。”所以说诸葛亮和司马懿根本就不可能在平阳开战,更不要说进行一场心理博弈的空城计了。
?结语
所以,其实从故事本身以及史学家对于条亮五事的评价来看,条亮五事都不是真实事件,是为了美化诸葛亮而特意杜撰出来的。
不过,郭冲既然能写出这条亮五事,说明他对于三国的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且诸葛亮在乱世之中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真的,所以他才能够写出与诸葛亮性格如此相像而不突兀的故事,虽然神话了诸葛亮,但却不能说这些故事里诸葛亮的性格真实的诸葛亮就一定没有。
这可能也与郭冲的个人性格相关,他身为晋臣,却不得大用,所以会对诸葛亮这样的救国大臣产生心心相依的心态,因此格外崇拜诸葛亮。就像是今天我们为了喜爱的偶像也会不断地向他人推荐安利一般。
不知道大家对于今天的故事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里讨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pcring.com/post/2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