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超星尔雅网课答案大全?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正在对2013年出台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进行修订,强化应用程序关键责任链的管理,进一步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体系。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引发的案件和烦扰越来越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从相关部门对个人信息保护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到拟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遏制数据使用乱象;从要求相关企业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到出台《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法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显著,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但要清醒地看到,技术不断演进、网络应用迭代,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的角度来看,人们正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多样的信息使用场景。与此同时,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情形时有发生,非法采集、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手段也更具欺骗性、迷惑性,给监管和治理增加难度、带来挑战。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建立完善刻不容缓,这不仅关乎公民权益保障,亦关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当前移动网民数量迅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由于其便捷性、普惠性、及时性被民众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四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强化应用程序关键责任链的管理,推动个人信息保护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监管部门到行业自律,各方面、多层次地得到改善,进一步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体系,方能筑牢个人信息安全堤坝。

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对违法违规现象和行为及时予以惩处,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让社会成员敬畏法律;企业和平台要严格履行责任,遵守“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最小够用”等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原则,保护隐私安全,消除用户担忧;用户要树立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遇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侵犯个人权益的情况时,拿起法律武器……共同发力、多措并举,构建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火墙”,织密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人们才能安心遨游缤纷多彩的数字世界。(潘铎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pcring.com/post/2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