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良大大
来源 | 良大
这篇和大家聊聊我创业的一点经历,多数都是比较窝心的事儿,但无论你是否创业,了解一下,应该都会有点启发。
1
关于分钱
很多人都说做老板要给员工分钱才行,话很对,但怎么分才是关键,你应该也听过一句话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
我刚刚创业时,真的很舍得给员工分钱,只要员工转正,基本工资就是1.5万,我们是做咨询项目的,还可以拿提成。
有个小伙表现很不错,我就让他带了一个咨询项目,这个项目让他一个月就赚了20万。
那小伙从来没赚过这么多钱,开心坏了,可没多久我就发现情况有点不对。
因为项目不是天天有的,一段时间才会遇到一个,这段空档期,我就安排那小伙做些日常工作,他很明显心不在焉。
而且隔三差五就请假,这其实我也能接受,后来发现他在外面做兼职,我们这个圈子不大,我很快就拿到了真凭实据。
因为我们这个行业会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料,兼职很容易泄露这些资料的,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严令禁止的。
后来我和小伙谈话,他说自己在深圳买了房,每月还款压力太大,不做兼职也行,问我能不能把下个项目的提成先预支给他。
我也无语了,只能请他另谋高就了,当时闹的还是挺不愉快。
你看,现实就是这样,你给了别人一个希望,又把这个希望掐灭,别人会更恨你,还不如不给希望。
现在我就把薪酬制度设计的比以前更复杂了一点,不能让员工落差太大。
我记得马化腾讲过类似的观点,他说腾讯一上市,很多员工成了千万富翁,很多人就开始混日子了,他建议企业管理者,激励方式不能太粗暴。
所以,什么是管理,有人说是管事,有人说是管人,要我说真正的管理是管理人性。
2
墨菲定律
这个定律你应该听过吧,意思是,但凡有可能往坏处发展的事情,一定就会往坏处发展。
这不是个严谨的科学,但是在创业过程中,真是太特么准了。
奉劝创业者无论何时,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凡是立下的规矩一定要恪尽职守。
我们做咨询时,启动项目前一般是要收项目费的30%订金,几乎从来没破过例,就破了一次,墨菲定律也随约而至。
那是杭州的一个客户,已经合作3年,我去杭州时,那老板也招待过,喝着小酒,称兄道弟。
后来我们合作了一个项目,老板亲自打电话给我,说手头有点紧,订金就先不交了,项目结束一起结算。
虽然犹豫一下,但考虑金额不算太大,还是仗义的同意了,你大概也猜中了结局,项目做完了,款一直不结,后来这家公司也消失了,我前段时间去杭州就是去处理这事儿。
那家公司也欠了别人不少钱,我这点估计是要不回来了,当然你会说,就算交了订金,人家也可以把尾款赖掉啊。
确实,但是回款30%也能摊平不少成本,总比现在一分钱拿不到好,关键是,自己坏自己的规矩,受到了惩罚,让人挺懊恼的。
人有时就是这样,明明知道的道理,还会踩坑,想起当年我们服务过一家客运公司。
他们对司机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违章几次后,就要强制下岗。有一个司机,超标了,需要下岗,但那司机家境很不好,急需要用钱,就向老板哭诉。
老板也就同意他继续上岗,结果没多久,就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死了好几个人,司机也进去了,运输公司要连带赔300多万,几年的利润就这么没了。
我当时还对员工说,这叫墨菲定律,你看,我这也中招了。
所以,也想告诉各位创业者,一旦定下的规矩,千万别有例外,有了例外,往往就会演变成意外。
3
看不见的风险
如果你也有创业经验,你一定理解这个小标题,创业的路上总是充满着你意想不到的风险。
我的一个朋友,和别人一起做电子器件生意,他股份并不多,但是日常工作主要都是由他负责。
大股东就和他谈,说你是公司支柱啊,干脆来当法人代表吧。
我朋友也没多想就答应了,结果悲剧了。
那个行业有些潜规则,后来被曝光了,朋友这家公司也被查,管理者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朋友因为是法人代表,被判了10年,而大股东才判了3年…..
10年啊,进去40岁,出来就要50岁了,最好的10年没了,而且他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两个孩子的成长也无法见证。
犯错当然要承担,这没啥说的,我就是感慨感慨,这创业路的暗礁浅滩真多。
讲讲我刚创业时的一件事,那时不是要和员工签用工合同嘛,我就直接在网上下了一个,看了几眼,没觉得有大问题。
几个月后一个员工离职了,第二天我就接到劳动仲裁的电话,说我劳动合同有问题,那员工把我告到仲裁委了,索赔金额让我倒吸了口凉气。
负责仲裁的是一个中年人,他对员工说:
“合同确实有问题,但不是雇主的恶意行为,也没对雇员造成什么伤害,这个索赔金额确实有点高,能不能降点?”
我当时就说:“不用降了,我犯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
嘴上挺硬,但心里还有点疼….
仲裁完,已经到了下班时间,那个仲裁员把我叫到院子里,给我递了根烟,告诉我如何回去修改合同,以及还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坑,他说,我这不算啥,好多创业者更惨。
我千恩万谢准备告辞,他拍了拍我说:“学好劳动法, 下次别让我再看到你…..”
这本来挺悲剧场景,突然让我感觉到了喜剧的元素。
4
平台的诅咒
创业8年,早期遇到了两个有点问题的员工,后来想想是我选人太随意了,没有进行必要的调研和筛选。
因为我之前在大公司做管理,每次用的新人都挺顺手,当时没意识到,其实是人力资源筛选的结果。
现在自己创业,这些事儿必须要自己亲手做,所以一开始非常不适应。
当时我还写过一篇爆款文章叫“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其实就是一种自嘲,在大公司做管理,都是板块分明的,只要把自己这档事儿做好,嘉奖荣誉都来了。
这会给你一种自个儿很牛逼的错觉,但一创业就傻眼了,啥乱七八糟的事儿都需要亲力亲为,出现一点纰漏都会带来一场灾难。
而且,在大公司做管理,会养成一种“形式化”的作风,比如,我那会就设计了非常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还挺自豪,对员工们说:“同等规模的公司中,我们大概是制度流程最健全的……”
然并卵,这导致工作形式化,效率很低下,给员工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后来不得已,把我这些引以为豪的管理经验全部废掉了。
所以,现在给一些初创公司做咨询,如果管理者来自大公司,我一定会告诫他们,清空自己原有的管理思维。
管理大公司和管理初创公司的逻辑完全不同,前者就是表演武术,行云流水虎虎生风,后者就是黑屋里群殴,不管你用啥招术,把对手撂倒就行。
5
赚钱
孙陶然是拉卡拉的创始人,写过一本畅销书叫做《创业36条军规》,其中一条写的是:
赚钱是衡量公司价值的第一标准,也是创业能否持续的前提。
这条引起过很多人的争议,在他们的意识中,创业是靠梦想支撑的,只谈赚钱太俗了。
真正创过业的人才会明白,多数企业不太能像被棒上天的互联网公司,拿着巨额投资,先去大把烧钱,再去考虑赚钱的事儿。
你在创业之初就要把赚钱的事儿考虑清楚,我看过很多人的商业计划书,都是写的很宏伟,说要连接一千万的用户,提供如何优质的服务等等。
于是我就会问创业者,就算你能连接一千万的用户,你靠什么让他们付费呢?
这时创业者都会有个标准的回答:“有了这么多的用户,还怕收不到钱吗?”
这些人显然是把赚钱想的太简单了,前些年很多人做APP,不少用户都过了千万,结果因为没有想好赚钱模式,都死翘翘了。
所以创业者必须在建立商业模式时,先想好怎么赚钱,如果你现在就赚不到钱,那么将来多半也赚不到钱。
而且,很多时候,付费用户的反馈才真实。
之前我们会免费给一些小企业做咨询,还会制作一些线上微课,也免费给他们用的,每次问他们,他们只有一句话:“嗯,挺好……”
但我们后台可以看到,课程的打开率是很低的,说明他们根本没怎么学习,这反馈有啥用呢?
后来我们就改了下策略,把这些免费的都变成了收费的,这下我们就收到了很多反馈,有好有坏,但这些反馈都是真实的,我们就知道如何改良了。
而且,还有不少客户去推荐给新的客户来买,以前免费时反而没人推荐,你看是不是挺反常识的。
总之吧,虽然赚钱不是创业的最终目的,但却是首要目的,不赚钱你就没办法发展业务,没办法招到更优势的人,那个所谓的梦想就真的只是一场梦了。
6
说到最后
今天这篇文章,没啥说教意义,只是纯粹站在一个创业者角度谈点感想。
有意思的是,我自认为还有点笔力,想起创业的经历,内心波澜起伏,但真要写时,却发现很难表达出那种时刻在绝望和希望之间游走的真实心境。
也许只有创业者才能体会吧。
前段时间,一位连续创业者又失败了,找我们几个朋有喝酒,席间他又抛出几个创业项目,请我们给建议。
其中一位朋友劝他,说别折腾了,你这条件去家好公司上班呗,当个高管不好吗?
那位创业者说,“创业太刺激了,我的阈值已经太高,不可能回到单位上班了…… ”
其实,我蛮能理解,创业虽然苦逼,不像人干的事儿,但那种掌控命运的感觉又是那么的让人欲罢不能。
所以,创业既不神圣也不伟大,只是一种重口味的生活方式而已,让你能够体会到更多的酸甜苦辣。
就像孙陶然说的:
“对于很多人,创业就是体验生命宽度和深度的最佳路径。”
-END-
作者简介:良大,最懂流量的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pcring.com/post/1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