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唯美心情说说朋友圈,海边的说说朋友圈?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会刊

作者:宁舍、李作安

原标题:童年乐园——杜小口港沟儿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海边唯美心情说说朋友圈,海边的说说朋友圈?

老年人多爱怀旧,且新事记不住,旧事忘不了,尤其是亲身经历的那些童年趣事,虽已过去多年,但回顾起来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

我的故里小杨庄,东邻坡口、杜小口,相距不过2华里。杜小口当间有条长河,它弯弯曲曲由北往南而来,经坡口南往东流向杜小口,环绕杜小口多半庄,再转向东流入渤海湾。坡口至杜小口500多米,长河这部分分10余段,每段长约50 米,宽9米左右,河深1米上下,但无论旱涝,水位常年保持不变。段与段之间都有一道横埝,横埝中间儿有1米多长的缺口相互贯通。附近人们把长河的这部分叫做杜小口港(发音为jiang),那里是我们童年伙伴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乐园。

春暖花开季节,港沟儿两岸是百鸟欢聚的世界。麦田地里,“傻老麦”铺天盖地,串垅觅食;出苗半尺高的玉米地、高粱地里,“大叫天”(钻天冒儿)昂头飞快乱窜;灌木丛中,“小谷雀儿”“三道门儿”“青道鬼儿”叽叽吵闹不停;高高的杨柳树冠上,“全窜儿鸡”“喳啦鸡子”飞上飞下;下方枝梢上,“红果皮”“黄鹌儿”等歌声婉转,悦耳嘹亮。

星期天吃过早饭,伙伴们便挎着篮子,装上拍网、夹子去港沟儿两岸捕雀玩耍。那年代人们尚没有护鸟意识,捕到“傻老麦”“小谷雀儿”“青道鬼儿”等小雀儿就在灶火坑烧着吃。捕“全儿鸡”“喳啦鸡子”等大雀儿就炒瓜子(咸菜)就粥吃。那时农村生活困苦,伙伴们长时间吃不到肉食,雀儿肉虽小,吃进嘴到不了心里,但多少是荤腥儿,也能打打馋虫子。如果能捕到“红果皮”“黄鹌儿”“红靛颏儿”等漂亮、会哨(唱)的观赏鸟儿,就装在笼子里养活着玩儿。我们是王母娘娘纺车——神绕,有时玩高兴了转悠多半天,竟忘了回家吃饭。不过咋玩儿也要挑一篮子野菜带回家喂猪,公私兼顾才不会招致家长的训斥。

酷暑盛夏,是港沟儿最富乐趣的季节,河水清澈荡漾,在阳光映射下银光闪闪,犹如一条白色的玉带。港沟两岸,远处是绿油油的高粱、玉米,近旁是葱郁的杨柳、榆槐,岸边绿草丛生,野花朵朵。不远处的大坟圈子里,粗壮的桑树上挂满诱人的黑桑葚儿。有的河段里长有过人高的青葱香蒲,鲜艳的荷花亭亭玉立,嫩绿的菱角爬满水面,与低空盘旋的洁白鸥鸟、岸边茂密的青草、美丽的野花相映成趣,构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三伏一到,每逢星期天,伙伴们便早起看云彩,民谚曰:“云彩往东,跑马一阵风;云彩往西,小鬼披蓑衣;云彩往南,跑马一只船;云彩往北,淹死阎王淖死鬼。”如果发现云彩往东或往南方向飘忽,说明天晴无雨,伙伴们晌午匆匆扒拉两口饭,便掖起布袋儿高高兴兴地结伴去港沟儿摸螃蟹。到达坡口庄南时,这是第一段。大伙儿把裤子一脱,便赤身跳进水里开始往东摸。水热乎乎地,挺舒服。水底下全是一尺多厚的污泥,污泥浮头儿那是螃蟹的天地。夏季螃蟹个头儿不大,但多得出奇,两手一划拉就能逮住两三个。正当大伙儿兴致勃勃往前摸着,有时会骤然遇到凶恶瘆人的花脖绿长虫(蛇),扬着脑袋,吐着芯子向我们示威,可我们少年顽童那是长虫的克星,根本不惧怕,抡起装螃蟹的布袋儿把它们追打得东逃西窜,不死也得脱层皮。

俩钟头左右,摸到最后一段——杜小口大桥南。此时每个人布袋儿里都有三四斤螃蟹。不知什么原因,这段螃蟹很少,而鱼类较多。尽是些梭鱼、棱巴、鳞巴、鲈子之类两和(huo)水的杂鱼。后来听人说,港沟儿通海,鱼是从近海串过来的。因桥南和桥北水宽且深,鱼便都聚在此处繁衍。不管什么鱼,总要摸几条,用三菱草一穿,拿回家晒干后烧熟搓碎拌粥,那是猫最喜欢的“珍馐美味”。摸完鱼上岸前还要“讲讲卫生”,到桥南一块洁净的沙板地处痛痛快快洗个澡,把“泥猴儿”一般的身上洗干净。然后扭着小屁股儿,挺着大腿间的“小茶壶儿”来到桥上玩耍。人小不知道寒碜害臊,反正自己开心快活就行。

据老人们说,杜小口大桥年代久远。大桥具是石料结构,结实稳固。桥长20余米,宽10米左右。桥面全是青色板石,既平整又光滑。三伏天虽被烈日暴晒,但因桥头有几棵大柳树荫翳,在上面坐着躺着一点也不烫,似温床一般舒服,晚间杜小口孩子们常聚在桥上纳凉休憩,听大人们讲故事,是个消遣解闷、玩耍侃大山的好去处。伙伴们在桥头坐下后便下围棋、挤狗卵子、挤半升子(都是当时儿童玩的游戏)等。树下,凉风习习,十分惬意。坐够了便在桥上观望四周风光。桥北景观不错,树高水深,不仅鱼虾成群,大汀(水深之地)还有少见的甲鱼(王八)、黄鳝。港沟儿在此处叽里拐弯成s型,环绕在杜小口多半庄。伙伴们有的看着不顺眼,便随口说道:“港沟在这里弯七咧八哪像条河,太难看了。”

“哪说不是,弯啦八叽像长虫过沙地留下的道道一般,看着心里就硌应的慌。”

“真是的,还不如去龙兴寺看看,那里大庙雄伟,佛像高大。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狰狞可畏,让人越看越爱看。”

“一点儿不假,大庙柱子上盘的那条大黄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好看地邪乎。”

伙伴们正七嘴八舌地瞎议论,不知何时走来一位手拄拐杖的老爷爷,他听后郑重地说:“小孩子家懂什么,其中奥妙你们哪里知道?这港沟儿由北往南蜿蜒而来,在此处环绕杜小口多半庄,它是地面上一条游动的银龙,而龙兴寺柱子上盘的那是条护庙金龙。这两条上天下界的神龙护佑杜小口这块风水宝地出大官,出大富豪、大国家栋梁。保佑这方水土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老爷爷的话伙伴们似懂非懂,没哪往心里去,不过后来听老人们说,杜小口确实名不虚传。封建时代虽没出过爵高位显的将相公侯,但一般官宦之家有之,大财主有之。像富甲一方的杜老顺就是杜小口村人。他家虽比乐亭四大家族略逊一筹,但在东乡可谓是头等富户。建国后各级军政干部有之,名家、学者之翘楚人物也大有人在。历来杜小口因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土质肥沃,物阜民丰,在县域享有盛名。

直到下晌以后,伙伴们才开始回家。但一路上还收不住玩儿心。不是去坟圈子踅模野葡萄、黑甜甜儿,就是爬到桑树上摘桑葚儿。成熟的野果酸酸的、甜甜的,既解渴又解饿,快活极了。

等玩够了回到家中时,父母一见我们的黑嘴巴,知道又去爬树摘桑葚了,免不了挨几句责骂。说你们这些淘气鬼儿真恨人,一点不让大人省心,如果从树上掉下来摔坏了怎么办?况且夏天的螃蟹草根子味儿,没啥吃儿,下星期天不许再去摸螃蟹了!其实父母不让去摸螃蟹除我们爬树危险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怕费粮食。古语说:“螃蟹鱼虾,送饭的冤家;葫芦头小子,吃死老子。”螃蟹熬酱在当时算是好菜,吃它下饭没饱。可那年月农村生活贫困,粮食欠缺,有的人家时常食不果腹,照我们这大肚汉的吃法长了确实承受不了。不过责骂归责骂,因港沟儿诱惑力实在大,一到星期天伙伴们还是偷偷摸摸寻机溜之乎也。

深秋一到,天气转凉,水温下降,已不适应下水摸螃蟹了,伙伴们便改换玩儿法:站在岸边钓螃蟹,农谚云:七上八下。是说农历七月成熟的螃蟹开始从河里爬到岸上,然后去庄稼地里觅食。到八月再返回河中产卵。此期间螃蟹个大肥美,肉体丰腴,膏黄饱满,纳入口中鲜香无比。连《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开菊花诗会,宴席上众人饮酒都赞美螃蟹美味。才女林黛玉口占咏蟹诗:“……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把螃蟹肥嫩味美形容得惟妙惟肖。

钓螃蟹较为麻烦:首先,要找两根2米长的粗高粱秫秸作钓竿,一头儿拴条1米多长的线绳儿,线绳末端拴块动物腐肉,最好是只腐臭的蛤蟆腿儿。线绳儿中间系个用秫秸穰儿做的鱼漂儿,然后再准备一支潲网兜子和一个布袋子。

下午3点多钟,伙伴们扛着钓竿儿和潲网兜子一起快步赶往港沟儿。一路上说说笑笑,那兴高采烈的精神样儿,活像队打胜仗归来的战士。

到达河边时,太阳已偏西,此时正是钓螃蟹的最佳时机,因为螃蟹的习性喜欢傍晚游到河边,在夜幕降临时再爬上岸去庄稼地里觅食。伙伴们赶忙各找有利地势,纷纷把钓竿抛入水中。之后,就不再大声说话,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鱼漂的动静。不大会儿,便见鱼漂一动,随即猛然沉入水中。这是螃蟹来噬食了。螃蟹是杂食动物,尤嗜腐肉,且嗅觉灵敏,闻到腐臭味儿往往会有三四个同时前来抢食。这时要赶快探身向前,一只手将钓竿慢慢提起往近处拉,另一只手把潲网兜子轻轻伸入水下。当看到螃蟹正贪婪噬食时,快速用潲网兜子从下边兜住它,连同钓竿一起提到岸上,抓螃蟹时务必小心,因为秋季螃蟹正值交配产卵期,个大且凶暴,一旦被它的大螯夹住手,致死不会松开,令人疼痛难忍。这时要赶快将手和螃蟹一起投进水中。螃蟹只要一入水,便会立即松开大螯逃之夭夭。由于一人同时投放两根钓竿儿,需要紧忙活。不过俩钟头就能钓半袋子,足有五六斤,收获颇丰。天色渐晚时,伙伴们便互打招呼,一同打道回府。

回家的路上,伙伴们肩扛湿淋淋的钓竿儿和潲网兜子,手提沉甸甸的布袋,因又饿又累,走路摇摇晃晃,一溜歪斜。那有气无力、蔫头耷脑的样子,好似一群打败仗的国民党俘虏兵。

到家后,将螃蟹倒进盛水的大盆里清洗干净,或蒸、或煮或烀,熟后盖儿红、腹白、肉黄,丰满鲜美,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尤其是爷爷,还要烫上一壶白干酒,然后四平八稳地坐在靠椅上,吃口螃蟹呷口酒,那悠然自得的神态,若活神仙一般。到有几分醉意时,便在当院没板没眼地哼京剧小嗓儿:“苏三离了洪洞县,转身来在大街前……”他不管别人听了耳朵难受,只顾自己心里快活。

深秋过后,严冬来临,河水结冰,钓螃蟹的季节结束。伙伴们在家闷得慌,闲不住,为找乐趣,便结伴去港沟儿两岸拾柴火。把罩子拾满后,再到河里滑冰、打冰猴儿玩儿,一天上午,大伙儿在冰上正玩得开心,忽听低空一阵欻欻声响。抬头一看,原来是两只大鸟在争斗打架。不大会儿,那只稍小的弱鸟败下阵来,钻进不远处的一座苞米攒里。那只获胜的大鸟仍不依不饶,落在苞米攒顶上监视它。伙伴们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只凶恶的老鹰,都气氛地拣起砖头土块儿向恃强凌弱的家伙一阵烟炮,打得它惊恐飞逃。为解救这只弱鸟,大伙儿把苞米秸子搬开寻找,最后发现它正站在地上瑟瑟发抖。伙伴们见此鸟猫头猫脸,怪模怪样,觉得新奇有趣,便用绳子拴住它,打算带回庄里玩儿够了再放飞。

庄里有人告诉我们说,这是只鸪鸪鸟,也叫“夜猫子”。它长相怪异惹人烦,叫声难听瘆得慌。如果夜间在庄上空“鸪鸟儿鸪鸟儿——”地一叫唤,第二天一早庄里准会有凶耗传出,这玩意儿不吉祥,尽快玩儿死它拉倒。

听人这么一说,伙伴们顿生敌意,见它一叫唤,便用树条抽打。当大伙儿正嘻嘻哈哈玩得高兴时,张二哥看见逗趣地说:“有人爱玩狗,有人爱玩猫,有人爱玩雀,而你们几个是武大郎爱玩夜猫子——各好一道哇!”

第二天上学时,伙伴们又把鸪鸪鸟带到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当上课钟声响过,老师进入教室时,她看了看鸪鸪鸟儿,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知道吗?这只大鸟学名叫猫头鹰,俗称夜猫子、鸪鸪鸟儿。有人对它不了解,认为它长相怪异,叫声凄厉,是一种不吉祥之鸟儿。这种论断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知妄说,其实猫头鹰是益鸟儿,它是老鼠的天敌,喜欢昼伏夜出,主要以鼠类为食。其捕猎老鼠的高超本领胜过家猫、蛇(长虫)及黄鼠狼。一只猫头鹰一年能捕几百只老鼠,该为农民夺回多少斤粮食呀!所以猫头鹰是有功之臣,农民的好朋友。我们应将它放归大自然,让其继续为人类做好事。”

老师的话使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发。明白了猫头鹰是应受保护的益鸟儿,不能以叫声和长相论短长。于是马上将它送到野外,解开绳子,任其展翅高飞。可没飞多远,它在空中又停留片刻,回头看了看,轻轻叫了两声。那意思是向人们道别和表示感激之情。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童年伙伴如今已年逾耄耋。杜小口港沟儿也同岁月沧桑,早已不复存在,成了大片农田。鸟类、螃蟹、鱼虾也濒临灭绝。面对此情此景不免令人伤感惋惜。然而欣慰的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在飞速发展,生态环境在日益改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杜小口港沟儿之类的乐园一定会更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宁舍,乐亭县电力局退休干部;李作安,乐亭县水利局退休干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pcring.com/post/2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