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国内互联网大量裁员,互联网最大规模裁员?

自从裁员成了网红话题,社畜成了流行词,网上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些职场维权的帖子后,每一个普通员工,内心油然而生的 “有一天或许也会落到我头上”的焦虑。

那么,作为职场上的弱势群体,遇到强制加班和暴力裁员,职场人究竟有哪些手段来维权呢?《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也是一件被很多职场人忽视的职场自卫利器。

这些职场常态,你真的知道该如何处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一位程序员在遭遇裁员后,是如何维权的。

为啥国内互联网大量裁员,互联网最大规模裁员?

虽然已经离职一年,但身边还是有很多朋友在前东家任职直至现在。近来赶上互联网裁员潮,前东家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缩减团队,提升效率的道路。这其中,朋友们免不了跟公司拉扯并争取自身权益。从六月初到现在也不过十来天,我却越发嗅到不安甚至肮脏的气息。

工作跟谈恋爱类似:分手见人品,裁员见格局。可近几天的所见所闻简直刷新了我对前东家的认知,并为其感到恶心。

所闻:

从6月1日上海解封开始,裁员消息就陆续传播开。从一开始裁减少部分,到多半被裁,再到最终的砍掉整个中心的绝大部分部门。朋友们慢慢开始接受自己即将失业的事实,并准备与HR谈赔偿问题。无奈的是,团队成员普遍为应届毕业,或是工作不到一两年,大部分人遇到困难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甚至受到威胁立马妥协,寄希望于快点找到下一份工作,以保证自己今后的生活起居。

因为工作性质的问题,所有员工需对接一线业务人员,同步处理业务问题,就导致本来965双休的工作,硬生生做成了996,甚至节假日也要迎合繁忙的业务需求,一工作就是一整天。好在公司提供了完善的加班审批制度,所有人的辛苦都能够记录在案。一部分业务人员,也体谅他们的这些辛苦,只要问题不大,能不麻烦就不麻烦。

当然,按照规定给够赔偿,劳动者拿钱走人,公司达到降本提效的目的,本来是双方皆大欢喜的事情,可偏偏人性之恶就在此显现出来:其中有丑恶资本家的面目,也有奸诈小人的面目。

所见:

目前所了解到的关于公司赔偿标准的消息汇总如下:

1.统一按照N+1,N为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绩效;

2.系统中的加班时间按照正常工资1倍赔偿,年假按照2倍(这点争议最大)

3.Q2绩效统一按照系数1倍发放,并按照实际出勤天数计算(满勤算到6月17日)

4.公司给开离职证明

其他待补充。

以上,关于赔偿标准,公司的确在部分条款里打擦边球,尝试规避较大数额的赔偿,并在每个待裁员工上猛薅羊毛,具体表现为:

  1. 加班时间不按照劳动法,而按照公司规定,加班1倍,年假2倍
  2. 若员工主张按照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进行赔偿,则不给发放绩效(这点貌似是看人下菜)
  3. 威胁员工不给开离职证明,而是发函(具体长啥样没见过,但HR意思是单方面解除不给任何赔偿)
为啥国内互联网大量裁员,互联网最大规模裁员?

几件事

以下文字带有较强的主观情感,因此隐去人名,地名,时间等要素,以免被心术不正之人莫名代入。

  1. 某员工为争取唯一一个留岗机会,挤兑同事,挑拨离间上下级
  2. 某待裁员员工,因赔偿谈判过程中态度强硬,当晚接到匿名电话恐吓威胁,不签协议就全行业拉黑,以后再也无法入职。
  3. 某休完产假回公司上班HR,谈判过程中扬言公司规定大于劳动法,接受就签字,不接受就无条件开除。(初为人母,实在是不积德)
  4. 某部门(HR谈判后援军)扮黑脸,对于各种诉求不闻不问,反倒不断激怒对方,逼迫对方尽快签字。(部分小朋友被这招吓得不轻,资历老一点的反倒从容应对)

其他待补充。

所感:为什么不吐不快?

我是打工人,相信在看的你也是打工人,甚至更可能是快被裁员或者已被裁员的打工人,很多地方我们甚至能够共情、抱团取暖。可为什么同为打工人的HR就能够扮演精神资本家压迫同胞?在我看来,这些人跟上海小红楼案赵富强情妇没什么区别–从被害者变成了加害者。明明自己也是被资本家压迫,而通过压迫其他同袍来换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脊梁越来越弯,膝盖越来越低。是什么让现在社会变成了如此模样?(之后会尝试写写劳动力与心理方面的相关文字)

为啥国内互联网大量裁员,互联网最大规模裁员?

最后: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违反以上,企业都需向员工进行赔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pcring.com/post/25375.html